协同办公
办事大厅
信息门户
学校邮箱
数字图书
校长信箱
北地学工
北地学者
快速导航

北地新闻

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发布: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 2024-12-27 阅读:1138

12月23日,教育部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以下简称DDE前沿科学中心)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出席会议并致辞。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冯文利、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主任赵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综合处处长郑袁明出席会议并讲话。DDE前沿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成虎院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沈树忠院士、郑志明院士、王坚院士、李献华院士、何宏平院士和严光生研究员出席会议。我校李曙光院士、莫宣学院士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科文处处长郭伟等专家领导应邀出席。副校长吴怀春出席会议,副校长刘大锰和周成虎院士分别主持开幕式和报告讨论环节。DDE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主任成秋明院士作工作汇报。

孙友宏对上级管理部门和院士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DDE前沿科学中心自申请并获教育部建设以来,秉承“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理念,立足地大在深时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积极支撑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DDE计划),聚焦宜居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关注深时地球生命-环境-物质协同演化和极端地质事件等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希望与会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全面分析DDE前沿科学中心的发展现状、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努力建成世界领先的深时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科学中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贡献地大力量。

冯文利强调,我国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基础研究、数据共享和国际合作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教育部DDE前沿科学中心是DDE国际大科学计划的重要支撑力量,未来应加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成果转换与科普工作,提高原始创新和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赵静主任介绍了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近期取得的积极进展,并强调,我们愿支持全球科学家通过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探索深时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问题,推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地球科学相关的信息支撑和技术保障,促进地球科学领域全球科技共同体发展。赵静主任希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够利用学科优势和丰富资源,进一步发挥科学家群体作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为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更加完备的保障与支持,推动实现其愿景目标。 

郑袁明指出,基金委地学部近年来以地球宜居性为核心,以深地、深海、深空、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持续推进地球科学学科建设,部署了首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深时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演化”。DDE前沿科学中心应吸收过往项目经验,继续推进在人工智能赋能地球科学研究、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成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地球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成秋明院士从建设定位与目标、建设内容与方案、建设进展与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详细介绍了DDE前沿科学中心2024年度建设成效。他指出,DDE前沿科学中心聚焦重大极端地质事件与深时地球生命-环境-物质协同演化的重大科学问题, 2024年在深时古地理演化与地球深部过程、深时生命与环境演化、深时古气候演化、深时地球物质演化与资源效应和深时大数据与极端地质事件模拟与预测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中心运行管理规范,不断加强国内外联合攻关,推动人才交叉培养,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在回答和解决全球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和支撑联合国可持续目标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支持DDE计划,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和地学知识创新,促进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据驱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转变与创新。 

周成虎院士发言

李曙光院士发言

莫宣学院士发言

沈树忠院士发言

郑志明院士发言

王坚院士发言

李献华院士发言

何宏平院士发言

与会领导专家围绕战略咨询主题,就细化研究方向、加大调研力度、加强有组织科研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孙友宏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校将全力支持DDE前沿科学中心建设,凝聚学科交叉力量、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枢纽作用,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科研平台和创新中心。

我校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和深时数字地球前沿科学中心骨干成员参加会议。